景区动态

“董存瑞班” 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总有一些身影挥之不去,总有一些声音在耳畔回响,总有一些壮举荡气回肠。陆军第78集团军某炮兵旅,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诞生于陕甘宁边区的黄土高原,成长发展在北疆大地。单位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组建的红色游击队。在长期的战斗过程中,部队涌现出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独闯敌群显神威的郅顺义、一杆长矛威震敌胆的丁兴发、首创“木船打军舰”成功战例的黄宇、抵近射击打穿敌堡的孔祥明等英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彪炳青史,永放光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上,“董存瑞班”第五十五任班长何德洋高擎“董存瑞班”战旗通过天安门,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今天,笔者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去探寻“董存瑞班”这个胜战基因密码。

 

英勇无畏

托起忠诚使命

 

  董存瑞,1929年生,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家,十三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灵活果决,生前已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三枚“勇敢奖章”。
 
 
  1948年5月25日凌晨,董存瑞所在第十一纵队向隆化发起总攻。在向隆化中学进攻时,遇守军顽抗,隆化中学东侧紧靠护城河,北侧还有一条旱河河道,河道上的桥型暗堡火力密集,部队进攻受阻。二营六连六班班长董存瑞主动请缨,拿起炸药包冲到暗堡下,就在他寻找炸药支点的时候,冲锋号吹响了,为了减少战友的牺牲,紧要关头他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舍身炸毁桥上暗堡,为攻击部队扫清障碍。历经二十一小时的战斗,部队攻克了固若金汤的隆化县城,歼敌一千九百余人。董存瑞牺牲后,所在纵队追授他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大会追授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1957年5月29日,朱德同志亲笔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英雄已逝
精神永续
 

  铁血荣光的战争年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给予英雄连队官兵浴血疆场、奋勇杀敌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任务,更要有新作为,“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气概仍是该旅官兵训练场上不可或缺的精气神,是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

 

 
   “董存瑞班”第五十四任班长王鹏上任之初,恰逢吉林永吉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刚刚完成二次移防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闻令而动,脱下背包、扛起沙包,火速奔赴前线抗洪抢险。近三百米的清淤任务区,王鹏带领全班担负最艰巨的任务。面对一米深的泥坑他第一个扛起工具跳了下去,在与时间赛跑中,王鹏手上和脚底的血泡已经被磨破,经过简单消毒处理后,他顾不得休息,在受灾最严重的街道中连续清淤十二个小时,直到体力不支。有战友劝他别累坏身体,他却说:“解放隆化前,老班长誓言‘轻伤不下火线,死后做个掩体’,作为董存瑞传人,这点小伤算什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五天的连续奋战,全班圆满完成了任务。
 

 

  前不久该旅列装某型火箭炮,董存瑞生前所在连官兵创新出十余种组训方法,不到三个月便奔赴西北大漠进行实弹射击,“董存瑞班”首发命中,全连炮弹“发发命中”,创造全军列装该型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最短时间纪录。
 
 

  2019年7月,“董存瑞班”现任班长何德洋受领了备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的神圣使命。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他下足“苦功”。训练中为了消除两腿夹缝,提高队列标准,晚上睡觉时他用背包绳捆住双腿,半夜麻醒后,就松开绳,揉揉腿,接着又捆上。经过七十八天的刻苦训练,在选拔考核中,他凭借优异成绩,从百名候选队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0月1日,何德洋高擎“董存瑞班”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 

 

“董存瑞精神”
滋养英雄部队
 
 
  在“董存瑞班”,新兵入伍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当兵要像董存瑞》,读的第一本书是《董存瑞故事集》,连队晚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名字是“董存瑞”,每逢大项任务前,他们还要隆重集会在董存瑞雕像前庄严宣誓……如今,“董存瑞班”依旧保留着老班长的床铺和遗照,鼓舞和鞭策着一代代官兵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董存瑞精神”在部队生根勃发、开花结果,源自于一代代、一茬茬官兵自觉高举英雄旗帜,赓续血脉做英雄传人。七十三年过去了,“董存瑞精神”已经积淀成为一支部队的集体性格和文化品格,并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后继者身上传承,在“董存瑞班”战旗上散发出胜战的光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疆卫士号”
作 者:董申坤 李萱瑞
更新时间: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