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牺牲后,1948年6月8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他生前所在的二营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英雄血脉薪火相传。今天让我们走进不同年代的“董存瑞班”,看一代代“董存瑞班”班长们如何赓续英雄精神。
功成身退隐埋名
褚久瑞凭借过人的军事素质,入伍之初就被分到了“董存瑞班”。不久后,他就随部队南下到广西参加剿匪战斗。“我没见过董存瑞,但董存瑞的名字从入伍那天起,就一直牢牢的记在心里。”据褚久瑞回忆,一次战斗中,“董存瑞班”作为先锋部队率先与敌人交上火,敌人几挺重机枪严密封锁了部队前进道路。时间回到一年前,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桥型暗堡的交叉火力同样阻挡了部队前进的道路,紧要关头老班长董存瑞毅然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通路。面对这一情景,褚久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在同班战友们投弹、射击的掩护下,迂回至目标附近安装好炸药包,成功把敌人的碉堡炸毁,帮助部队顺利通过封锁区。
1950年底,部队北上,改编为炮兵部队。“董存瑞班”随部队走出国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2月,在朝鲜战场上,褚久瑞被提升为“董存瑞班”班长。当时的“董存瑞班”编制为观测班,主要通过望远镜、地图,观察、测量战场数据,指挥炮兵作战。一次战斗中,由于“董存瑞班”的准确观测,全连四门火炮一齐轰鸣,成功将敌人一个化学营彻底摧毁。
复原后的他经常向群众宣讲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但对自己当过“董存瑞班”班长,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事却只字未提。直到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后,这位隐功埋名的“无名英雄”的事迹才被报道出来。
1964年3月,初中毕业后的张明祥,从山东省临清县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当兵。因为表现突出,1966年4月,张明祥被任命为“董存瑞班”第二十任班长。
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王鹏,1994年10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2017年10月入党,“董存瑞班”第五十四任班长。入伍以来,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旅训练尖子、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北部战区陆军“强军先锋人物”,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2017年6月,王鹏被任命为第五十四任“董存瑞班”班长。上任之初,恰逢吉林永吉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刚刚完成二次移防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闻令而动,脱下背包、扛起沙包,火速奔赴前线抗洪抢险。近三百米的清淤任务区,王鹏带领全班担负最艰巨的任务。面对一米深的泥坑他第一个扛起工具跳了下去,在与时间赛跑中,王鹏手上和脚底的血泡已经被磨破,经过简单消毒处理后,他顾不得休息,在受灾最严重的街道中连续清淤十二个小时,直到体力不支。有战友劝他别累坏身体,他却说:“解放隆化前,老班长誓师‘轻伤不下火线,死后做个掩体’,作为董存瑞传人,这点小伤算什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五天的连续奋战,全班圆满完成了任务。
2018年年初,连队换装某型火箭炮。换羽新生的背后,是作战方式的革新。站在单位体制编制改革调整的十字路口,王鹏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面对新装备训练零基础的现实情况,王鹏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决心:“决不能辜负‘董存瑞班’的称号,当年换装‘喀秋莎’,连队的前辈只用了五十天就开赴朝鲜,我们当代董存瑞传人在党交给的艰巨任务面前,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
王鹏带领“董存瑞班”主动担负连队指控操作、数据传输、装填对接、调炮瞄准等课目的示范任务,全班战士白天“泡”在装备上练操作,晚上回到宿舍里学理论,挨个流程学、逐个问题过。他们还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联系装备厂家等方式,加班加点刻苦钻研。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新装备操作的方法,为新装备的战斗力生成打下了基础。新装备列装不到三个月,“董存瑞班”随连队开赴西北大漠遂行实弹射击任务,他不顾手上的伤带领全班克服地域生疏,零经验等困难,主动请缨担负第一发实弹射击任务,打出了北部战区陆军该型火箭炮的首发实弹,并取得了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掀开了存瑞传人换羽新生的序幕。
鞍马未歇再出征。驻训返营不久后,旅选派抽组人员参加陆军比武的消息传来。作为“董存瑞班”班长的王鹏,再次请缨,带领“董存瑞班”参加旅选拔比武,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董存瑞“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的铮铮誓言。
最终,在历经三十六小时昼夜连贯实施的比武中,他们取得了集团军兵种部队第一名、北部战区陆军兵种部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在陆军“作风过硬参赛班”评比中名列前茅。
新时代“董存瑞班”的擎旗手
何德洋,2014年9月入伍,2016年10月入党,“董存瑞班”第五十五任班长。荣立三等功两次。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上,高擎“董存瑞班”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2020年带领“董存瑞班”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班”。2021年初,被集团军评为第二届“践行强军目标先锋人物”。
2014年9月,从小受军事题材电影熏陶的何德洋,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军。怀着对军营的热爱,他刻苦训练,新兵结束时所有课目考核全优,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被分到“董存瑞班”。下连后,何德洋再次从同年兵中脱颖而出,成为连队训练尖子。作为义务兵的他,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完成困难任务。在一场跨区实兵对抗演习中,他凭借过人的毅力和体力,冒着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武装奔袭五公里,绕道敌后活捉四名“蓝军”,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何德洋身上的拼劲,正是传承老班长“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的使命担当。2019年7月,受领备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的神圣使命后,他下足“苦功”。为了消除两腿夹缝,提高队列标准,晚上睡觉时他用背包绳捆住双腿,半夜麻醒后,就松开绳,揉揉腿,接着又捆上。经过七十八天的刻苦训练,在选拔考核中,他凭借优异成绩,从百名候选队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0月1日,何德洋高擎“董存瑞班”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
“董存瑞精神”在部队生根勃发、开花结果,源自于一代代、一茬茬官兵自觉高举英雄旗帜,赓续血脉做英雄传人。七十三年过去了,尽管英雄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已经积淀成为一支部队的集体性格和文化品格,并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后继者身上传承,在战旗上散发出胜战的光芒……
作 者:王梓名 雷 涛 董申坤